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Solutions
郑凯①② ZHENG Kai;李屹田①② LI Yi-tian;杨晨禾③ YANG Chen-he
(①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郑州 450016;②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16;
③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郑州 450016)
(①Hen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itute,Zhengzhou 450016,China;
②Henan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Zhengzhou 450016,China;
③The 4th Team of Henan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Zhengzhou 450016,China)
摘要:地质灾害是一种局域环境的破坏,对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都会有非常恶劣的影响,然而引起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和灾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又具有多样性,严重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鉴于此,本文从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入手,通过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系列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Abstract: 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kind of local environmental damages, which will have a very bad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residents in the area. However, the factors caus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problems in disaster prevention have diversit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proposes a series of solutions for reference only.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控能力;生态环境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1-0098-02
0 引言
地质灾害作为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百姓特别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做好应急响应和处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1 自然因素
自然地质灾害的诱因主要受气候条件状况、地形地貌状况和土壤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2 人为因素
人为地质灾害是近年来较为高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类型,其发生率与人类工程活动中给地质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有关。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达五成以上,其诱因主要包括:第一,削山建房、房前开垦荒田等给山坡土地造成破坏。第二,矿石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开采中预留柱数量不足引发的坍塌和山体滑坡;公路建设中边坡处的滑坡等。第三,山区水库和渠道渗漏引发的泥石流,开山垦植等违法伐建等都造成的山体及山上林木损害,继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2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2.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备
当前,地质灾害的隐患点监测工作并没有深入开展,而汛期的地质灾害预警能力要求却有所提升。在地震等灾害的应急指挥中,各成员单位间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管理机构职责不明、一线监测、预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灾害防治能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都是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区镇两级单位机构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2.2 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欠缺
当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因而一些普通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缺少必要的认识,灾害防治意识相对欠缺,相关知识明显不足。特别是居住在贫困山区的居民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的了解更是欠缺,在一些地区甚至还存在供奉神佛的习惯,他们习惯将地质灾害的防治交给神明保佑,科学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思想基本为零。加之受山区建厂、煤矿开挖、隧道修建、劈山造坝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基层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属于群策群力的一件事,因多数参与群众并无报酬,因而群众的参与意识不足,特别是负责监测的人员多处于外出打工的状态,使得地质灾害监测成了一纸空谈。
2.3 经费缺失,投资渠道不健全
地质灾害治理具有公益性质,资金来源多依靠政府投资,目前的投资渠道还不健全,当前国家计委和国土资源部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投入了一定数额的资金,但用途多为地质灾害调查预警和治理示范工程所用,相比较地质灾害的防治需求而言相差还很大,若与地质灾害的治理效益和投入对比,两者显然不成正比。以三峡库区坝前135米蓄水工程为例,在蓄水前的地质灾害治理中所花费的金额总共为40亿元。而要将全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做好,必须将经费投入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工程建设预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质灾害经费体系建设的完善,治理效果的正常发挥。然而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这方面的财政预算中都尚未设置这个专项资金,各地方的投资渠道也不够健全,现有资金多在各省市的临时列支范围内。鉴于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经费紧缺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如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中,也存在经费不足问题。由此将会引发工程施工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标注、工程配套设施不全、工程质量无保证等系列问题,这些均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注意。
2.4 专业技术人员和配套设施不足,应急处理能力偏低
当前,我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总体数量偏低,特别是在基层则更少,在县级单位,甚至都找不到一个专职人员。在香港地区,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处仅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就有近千人,而我国所有专职管理人员尚不足其一半。在市县级地区,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的数量也少之又少,即便有一些地区设有专门机构,也基本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很匮乏。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其应急处理能力则令人堪忧,特别是面对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时,现有机构和管理人员基本没有能力快速组织抢险救灾活动,且在工作处理中也会受到物质和技术能力不足等条件的限制。
当前,在我国特别应该加以防范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等,只有加强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的灾害监控,扩大监控区域和范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灾害防治的宣传、传递,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样,这也是解决“没来得及躲”和“没有躲的意识”问题的本质差别的关键所在。
3 解决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监测应急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在各省市区镇等加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使之形成全国的关系网建设,在全面拉网的过程中重视监测点的重点建设,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其稳定性,并进一步明确监测点监测人员的职责范围。第二,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到了汛期,各部门应加大对重点监测点的监控,平时多关注电视广播和网络预警信息,对可能受到威胁的重点监测点应加大监测频度,提前做好防灾治理工作,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加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体系的建设力度。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系统的筹建主要考验的是对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警和灾后处理能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各级政府都应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在预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和其他各相关单位部共同磋商编制,经上级批准修订后方可生效。如预案中超过30人受到威胁或存在滑坡等危险状况时,经协商后必须编制“防、抢、撤”处理方案,同时应保证灾点位置和各预警信号和网络通讯信号的正常,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灾情现场。此外,对于受灾现场的民众,还应向他们发放“明白卡”,以确定逃离路线和方法,在指挥救灾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应急指挥系统的完好,明确指挥部门各成员的职责,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训练有素,机敏灵活,还要有较好的战斗力。除了人员的配备和专业能力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还必须提前配备好有关救灾物资和设备,而救护车、医疗器械能在救灾过程中如不够用,则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条件调用,然后再协商进行灾后补偿。第四,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信息的输入、编辑、动态查询和网络发布等各项功能,实现对地质灾害信息的采集、处理、预测警报和治理效果分析等,通过该系统,让老百利用互联网就能对自己想要了解的地质灾害情况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以全面提升灾害防治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3.2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宣传,提升民众的灾害防治意识
对身处特殊地形地貌的百姓来说,地质灾害都是高发区域,未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将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任务,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可通过向民众发现“小册子”或电视广播、网络发布、下乡普及宣传等方式来增进百姓对灾害防治知识的了解,继而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每个民众都具有地质灾害防护意识、知识和能力,面对灾情,能迅速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反应。
3.3 建立气象资源共享平台,利用高新技术提升防灾能力
通过监理气象资源共享平台的方式,实现气象、雨情资源等的全面、及时共享,让地质灾害预警重点监测点能做到早发现、早防范,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提升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
此外,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治理灾害技术,以促进我国地质灾害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地质条件状况,制定出科学的治理措施,以便提升科技防灾水平。当前,“3S技术”、气象科学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支撑技术等都应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大力应用,以发挥其在灾害识别、致灾机制、监测治理、预警预报等方面作用,以全面推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以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需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体系,以全面提升灾害防治工作实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均有较大需求。为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时给百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身为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必须清楚的了解引发地质灾害发生各种因素和当前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丰富减灾手段,发挥灾害防治作用,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和灾害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智.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7(11):105.
[2]古志文.地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地理,2017(10):210.
[3]韩婧.浅析我国地质灾害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人文地理,2016(16):69.
[4]宛合生.浅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3(18):33.
[5]徐琪峰.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N].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6):69-7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