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救助和监管的经历:市场化为主的退出机制。1、首先辨别出系统性重要银行,假如是系统性重要银行,财政部和有序清算基金参与其中;假如不是,则市场化推出。2、美国中小银行退出市场是常态化事情,存款保险公司(FDIC)承当了主要义务,采用三种方式处置问题银行:市场化收买承接、政府运营救助、破产清算。其中收买承接占比到达90%。3、美国可以完成中小银行常态化退出市场的根底是其“中心-外围”式的层级构造,可以完成中小问题银行的市场化的退出。
欧洲银行业的经历:体系化的监管与救助。1、08年危机之后,欧洲银行业搭建了三支柱的监管体系,采取分层监管与“自救优先“的救助准绳。关于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银行,欧洲央行担任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对中小型银行则采取统一监管的形式。欧洲的救助政策的准绳:银行必需先自救(自救比例须到达总体问题债务比例8%)。2、欧洲问题银行的救助形式:辨别能否惹起系统性风险,成立清算基金。关于有系统性风险的银行救助方面,欧盟成立清算基金,保证清算工作得以疾速展开;关于无系统性风险的银行,采取有序退出的方式:停止资产转让或者资产剥离,或局部资产或者业务转让给过桥银行或者出卖等。3、化解欧洲银行业的根底性风险是良好救助的前提,中心是增强银行资本管理。
日本银行业:三个阶段经历与经验。1、第一阶段:“护送船队”时期:该阶段采取大银行兼并小银行的方式,对银行采取尽量保全的形式,但使得日本银行业风险进一步上升,三家大型金融机构于1997倒闭。2、第二阶段:“金融再生方案”时期:完善银行监管和救助制度:98年日本推进“金融大爆炸”变革,变革金融体系微风险监管机构,不再对问题金融机构维护;同时扩展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加大政府注入的救助资金。但由于基本问题尚未处理,银行业不良压力仍持续上升。3、第三阶段:“紧急经济对策”时期:该时期明白不良处置时间表,同时辅以经济构造调整,推行有限存款维护、少数银行实施国有化。
国际银行业救助和监管的的启示:1、能否引发系统性风险作为施行救助的必要条件,是国外银行问题银行救助的共性:不具备影响系统性风险的银行,市场化退出。问题银行的恢复机制普通分三类,银行自救、政府救助和存款保险机构的处置。政府救助有再注资、资产救助干预、债务担保、活动性援助;存款保险处置,又有收买承接、过桥银行、破产清算的方式。2、日本的经历和经验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我国类似点比拟多。一方面,不能一味让大型银行背负中小银行的风险,有可能会拖垮大型银行(第一阶段经验);另一方面,树立一套完善的银行监管和救助体系,对一个国度金融体制变革是很重要的;这些体系,必要配套经济构造调整,才会更有效(第二阶段经验)。
我国“中小银行变革”对投资的影响。1、影响构造:活动性的分化与经济的分化。中小银行的变革,会使银行之间的分化加大;银行的分化会带来活动性的分化(银行负债的分化),活动性分化带来经济的分化(银行资产的分化)。2、银行业的供应侧变革,持续但迟缓。中小银行变革就是银行业的供应侧变革:由于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会是持续的过程;由于约束条件多(金融稳定、影响宏观经济),会是迟缓的过程。3、对银行的监管会是“扶优惩劣”。银行分类监管会加快,鼓舞政策支持的方向的银行,对小银行异地扩张和金融市场业务继续限制。4、优质银行的竞争优势会持续加强。银行之间的分化还持续很长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继续倡议拥抱银行股的“中心资产” 。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