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n the Health Risk Factors of Indoor Living Environment
钟琼 ZHONG Qiong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4)
(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lege,Changsha 410004,China)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与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居住环境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现代室内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因素的研究现状、来源、危害,以及简要分析了当前执行的标准与改进的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and living standards, the indoor living environment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sources and hazards of health risk factors in modern indoo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关键词:室内环境;室内空气;噪音;健康
Key words: indoor environment;indoor air;noise;health
中图分类号:TU83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7-0195-02
0 引言
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与人体健康相关联的室内居住风险因素。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扩大人均居住面积的同时,引入绿色、环保、健康的新型居住建筑理念,对保障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上升,提升居住幸福水平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当前与我国室内居住健康风险因素鉴别相关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1 风险因素鉴定与分析
1.1 室内空气
与其他因素相比,空气质量在室内居住环境因素中受到重视,较早地得到广泛的研究,有多种预防与防范措施得到了发展。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起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水平分布上,并依此对其中的主要有害污染物,如甲醛、PM2.5、重金属灰尘、其他有机物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标准的制定。
1.1.1 甲醛
作为重要的室内装修用化学物质,甲醛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致癌和致畸性物质,主要导致白血病与咽喉癌症。目前我国执行2010年颁发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标准,甲醛限值在0.08-0.1mg/m3之间,但超标情况较为常见。Tang Xiaojiang等通过对我国居室甲醛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超过69%的监测点超出了上述国家标准。
1.1.2 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具有粒径小而比表面积大,常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致癌物等,可通过呼吸深入人体细支气管与肺泡,造成机体损伤。石晶金等对我国住房的室内PM2.5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室内燃烧、吸烟排放和烹饪油烟是PM2.5污染的主要室内来源, 但室外大气PM2.5对室内PM2.5污染的贡献最大。目前,我国执行的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良等级以上的空气质量规定的PM2.5浓度值在75μg/m3以下, 但标准仅约束了室外空气限值,而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中室内活动时间要更高,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划分与约束。
1.1.3 重金属
指比重大于5的、累积在人体内导致慢性中毒的一类金属。常见的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金属种类有Cr、As、Ni等致癌重金属与Zn、Mn、Cu等非致癌重金属,通过富集空气灰尘中,这些重金属颗粒可以以皮肤暴露、呼吸吸入、手口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张舒婷等对世界各国城市地区室内灰尘中重金属粒子的来源与分布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整体上,室内灰尘对重金属的累计程度要大于室外灰尘与土壤;Yoshinaga等研究证明,相比与室外,室内环境是重金属危害暴露的主要场所。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及其附属标准中,均未对室内重金属灰尘污染提供相关检测方法与标准;沈默海等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模型对河南省城市中室内灰尘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证实Ag、Cd等金属在部分城市达到严重污染水平,说明了国内室内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相关的国家标准亟待更新。
1.1.4 其他有机物
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TVOC)与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TVOC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与慢性损害、具有毒性和致癌性等特点,因而目前得到我国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重视与约束。王明仕等对新建未装修楼房室内TVOC采用美国 IAQRAE PGM—5210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进行检测,发现TVOC含量超标率达到91.7%,存在着严重的TVOC污染现象。目前,我国实行的国家标准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下约束TVOC含量不超过0.60 mg/m3(8小时均值),但据Anderson等综述报道,大部分研究显示TVOC含量在高于0.30mg/m3时即会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损伤;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型城市对TVOC的约束均高于上述标准,如上海市比对美国EPA相关标准,对TVOC的含量约束在25℃下8小时均值为0.20mg/m3。
相比于TVOC,SVOC获得的关注较少,但其在室内环境中的污染与危害程度同样严重,因为其分子量大、饱和蒸汽压高、难降解等特点,容易吸附于各类表面与空气颗粒中,对人体同样会造成急、慢性危害。Weschler等使用气相色谱检测和动力学分析,发现通过皮肤接触方式对室内SVOC的暴露程度要大于通过呼吸方式吸入的程度。目前我国相关标准中对家具等表面的SVOC吸附程度缺乏统一的标准设置。
1.2 室内热湿环境
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是由空气环境的热湿特性来决定。热环境的四要素(温度、湿度、辐射和气流)对人体的热平衡均有影响,且这些影响互相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换和互相补偿。例如,机体经由热辐射得到的热量可以和因气温得到的热量相当,而类似地,湿度增高所造成的影响可被风速增高所抵消。就人的体感而言,当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候,人常感到“闷热”;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感到“干热”。风速对改善人们的热环境也有重要作用,气流可以促进人体散热,增进人体的舒适度;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空气的流动只会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量,严重时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上已有研究探索高热湿环境与某些人体不良症状之间的关系。Kim等通过对热浪带来的室内温度升高与高龄和穷困居住者的体温和血糖之间的关系进行ANOVA相关研究,发现如果室内居住环境不能对热浪冲击进行良好缓冲时,将引起高龄居住者的体温和血糖的升高,进而引起不适反应。Ulrich等通过研究室内温度与高龄居住者行动能力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发现室内温度升高对于老人的移动速度、平衡速度等都有显著的迟缓效果。
目前在国内,对于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关注度还不高,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高温与早产之间的关系上;钟琼等利用2015年长沙市调研数据对早产与室内高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夏季凌晨3-4点的室内高温(每升高1℃)对产妇早产概率有显著的提升。目前,对于建筑物应对热浪冲击引起的温度波动的缓冲能力,国内尚缺乏相关标准。
1.3 室内噪声
噪声已成为与空气、水并列的三大污染物之一。噪声不仅降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影响休息与睡眠质量,对人的听力系统造成损伤,还对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造成损伤,并造成慢性损害。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为城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家居噪声等三大类。目前在我国国内,城市居住环境下适用的噪声标准为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环境功能区,具体标准为昼间低于55dB,夜间低于45dB。HYgge等研究了室内噪音对于认知水平的影响,证实高于55dB的噪音暴露超过15分钟即会对人体认知产生显著影响。
2 结语
面对人民不断提高的对居住环境健康水平的要求,我们对室内居住环境健康风险因素的认知也应深入研究并不断更新。特别地,对于现代建筑条件下的空气、热湿环境、噪声等因素,已有相关国家标准正在执行的,应确保标准落实到位,并逐步地、有的放矢地提高相关标准,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未有相关国家标准的,应在参考其他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相关标准。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健康风险因素有所了解,进而在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中准确分析出针对每项因素的工作重点进行相关处理,为提供安全健康的现代居住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大慧,刘维彬.健康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31):65.
[2]王海滨,谭良斌.西部乡村居住建筑的能源与环境[J].价值工程,2011,30(27):77-78.
[3]戎晓红,王苗.徐州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J].价值工程,2013,32(07):312-314.
[4]王明仕,张晓,房慧丽,钦凡.新建未装修楼房室内TVOC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7).
[5]张舒婷,李晓燕.城市室内灰尘重金属的水平及来源[J].环境化学,2014,33(7).
[6]吴铭权.室内噪声的危害与控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
[7]刘风云,孙铮,肖运迎,唐小蕾.室内装修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12).
[8]赵琳,张华玲.室内环境热湿参数的健康影响分析与评价方法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11(01).
[9]阮秀英,丁力行,段西超.室内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04).
[10]王芳,齐学刚.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7).
[11]潘燕伟.室内空气品质设计与预测及健康风险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2.
[12]郑萍.自然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13]李新.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D].重庆大学,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