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往期目录 录用通知 投稿指南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最新公告
《价值工程》现安排25年8-10月版面!可以加急2412-30
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09-20
《价值工程》投稿咨询电话!08-22
《价值工程》对文章题目和摘要的字数要求08-15
《价值工程》栏目设置07-22
《价值工程》文章细节要求:05-15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杂志名称:《价值工程》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6-4311
国内刊号:13-1085/N
邮发代号:18-2
责任编辑:张崇
咨询电话:18132119945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链·供应链
绿色转型视角下浙江低碳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张颂心 ZHANG Song-xin
(台州电子商务研究所,台州 318000;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 318000)
(Taizhou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Institute,Taizhou 318000,China;
Ta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Taizhou 318000,China)

摘要: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生命线。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改革开放的前线阵地,在绿色农业发展上理应走在前列、当好尖兵。笔者,在绿色农业视角下,对低碳农业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了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对策。
Abstract: Green is one of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he main theme and lifelin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province, a large economic province and a frontlin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be at the forefront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agricultur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research,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关键词:低碳农业;绿色经济;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
Key words: low-carbon agriculture;green economy;Zhejiang Province;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7-0277-03

0  引言
“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产值稳步提升(年均增长12%),粮食生产出现了十二连增。但单方面的数字惊喜却难以掩盖农业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农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推进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协协调兼顾,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就必须在绿色农业转型视角下加强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实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现代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农作物产量提升,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行为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关节一环。长期以来,为满足用粮需求,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企业、种植户等)以粮食生产效率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选择农业生产方式,使中国走上了一条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的现代农业之路。因此,如何通过提升低碳农业生产率,引导企业和种植户选择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或者生产方式,发展低碳农业,这对实现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中国农业发展顺应新形势下“美丽中国”“农村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建设所做的必然选择。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低碳农业进行研究,“环保型”低碳农业逐步成为人们推崇的传统“工业型”农业最重要的替代方式之一。传统“工业型”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核心,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典型特征,由此带来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农业环境污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SL Johnson et al.;JS Shortle,2001)。随着时代变迁,国外学者对农业碳排放进行研究,指出农业碳排放源于农业利用方式、农业废弃物的随意处置、畜禽肠道发酵与粪便管理、农业能源利用、水稻生长以及生物燃烧(Woomer et al,2004;ohnson et al,2007;ACIL Tasman Pty Ltd,2009),虽然在农业碳源来源上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但对低碳农业存在的巨大意义和低碳农业对于传统“工业型”农业改造升级上达成了共识。对低碳农业生产率的研究,国外学者也较早做出了研究,Mc Millan(1989)、Lin(1992)、Wen(1993)等学者首先对低碳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此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 Griliches 生产函数为代表的平均生产函数。而后,Mao(1997)、Lambert  and  Parker(1998)、Locatelli(2004)、Ernesto(2008)、Hugh(2009)等对碳汇、碳测算和低碳农业生产率进行了再探索,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PA)和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为代表的生产前沿面方法在生产率测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可归纳为:传统施肥方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条件下的效率要求,农民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农用化学品污染加剧;规模化养殖造成的种养业分离,导致大量的禽畜粪便直接排入河水中形成水体污染;多样化种植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单一品种的专业化生产所取代,局部地区农作物品种的单一会导致农田生态失衡和土壤肥力的下降。低碳农业对环境的提升方式归纳为:减少有害投入品,减少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行无公害生产;推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推行清洁能源模式;
国内,王昀(2008)首次提出低碳农业概念,认为“低排放、高收益”就是低碳农业概念的最早雏形。而后王松良等(2010)、罗吉文等(2010)、刘静暖等(2012)等对低碳农业再次认识,将低碳农业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而后,众多学者均对低碳农业发展进行了探索,均对低碳农业发展持支持态度(周诚,1995;杨素群,1998;卫新,2003;李国忠,2005;黄初枝、黄贤金,2007;李谷成等,2007),认为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型农业的替代模式,能够实现农业各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实现环境保护,维护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协调统筹。在农业碳排放研究方面,李迎春等(2007)董红敏等(2008)、谭秋成(2011)、闵继胜等(2012)、田云等(2012)、李波等(2012)、王才军等(2012)比较了农业与工业碳排放的区别,对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和农业碳排放量进行了再测算,并对其时序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农业碳汇研究方面,吕劲文等(2010)、马晓哲等(2011)、张大东等(2012)、陈秋红(2012)、李长青等(2012)、肖玲等(2013)利用 CO2FIX等模型对湖北、重庆、山东等省级碳汇量进行测算。在低碳农业生产率方面,钱丽等(2013)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农业生产效率,强调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其提升的关键因素;曾大林(2013)通过DEA 评价方法对各省区市低碳农业效率进行评价,表明发达地区低碳农业效率高,农业大省较缓慢,吴贤荣(2014)分析了东中西部碳排放约束下农业效率贡献因素,东部凭借技术发展提升生产率,中、西部波动性较强且主要依靠技术效率。
2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问题
浙江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走在全国前列,乡村绿色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依然在政策体系、创新体系、产业发展、宣传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需要我们聚焦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力,推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政策扶持体系不健全。浙江省制定了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出台“一揽子”计划,定位“六个绿色”,构建“六大体系”,推进“三调三治理”,落实“六个引领”,形成低碳绿色农业新格局。但是在政策扶持体系上依然不健全:一是主体扶持政策体系不健全。农业中小微企业资本薄弱,融资难、融资贵,从粗放型到绿色创新发展需要大量投入,但是政府扶持体系尚待完善,需要加大投入;农民、农业合作社等主体资金倾斜、政策倾斜、人才扶持等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民、农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的需要加强。二是管理政策体系不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规范化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未能有效建立,违反低碳农业行为的纠偏制度、惩罚机制未能有效建立。
第二、创新研发体系存短板。浙江省在创新发展上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攻、科研院所主研、跨级科研合作跨越式推进的方向发展,但是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一是“硬联通”存在短板,科技基础设施创新体系存在短板,特别是在浙江西南方向,在交通基础设施、冷链物流、绿色防治体系、现代农业机械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二是人才队伍引进存在短板,虽然在杭州、宁波等大中型城市人才引进量巨大,引进了很多高层次人才,但是对于偏居一偶的乡村还是存在吸引力不足、发展平台优势不明显、企业实力不强、创新创业环境不够佳等突出问题,人才问题成为乡村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三是科技“软联通”存在短板,在城乡科技创新制度融通方面存在不足,乡村与城市相比在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劣势,特别是创新组织体系、科研体系等。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缺活力。产业发展是低碳农业的核心目标,也是低碳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浙江省农业与二、三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打造了“浙江样板”。但是依然缺乏活力:一是产业集聚效益不明显。浙江省乡村农业产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农业龙头企业,而且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全省域的统一产业发展科学规划,虽然形成了具有积极作用的竞争产业新格局,但是也致使行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受阻。二是全产业链条体系有待建立。虽然探索建立衣食住用行于一体的乡村农业发展体系,打造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但是在基础产业和高层次产业链之间未能形成互相耦合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存在断层的现场,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三是产业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主体创新投入主动性差,对科技创新短期利益效益敏感性较差,难以在科研创新投入上形成政府参与、企业主导、社会协同的共治共享格局。
第四、宣传监管机制有漏洞。浙江省乡村绿色农业、低碳农业发展成就享誉全国,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典范,依然存在宣传和监管方面的一些问题:一是存在外热内冷的现象。虽然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学习先进经验,但是本地许多乡村宣传力度不够,对向低碳农业发展方式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举措不力,成效不显著。二是以点带面效应不强。目前,浙江形成了安吉等一批低碳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形成了点状分布格局,但是面上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很多乡村现代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三是监督依据和方法不多。浙江农业发展,很多发展污染、排放、资源消耗指标都在在先行规范标准之内,但是对于高质量低碳农业发展,远远不够,需要对先行低碳农业标准体系进行再构建、组建机构和人员体系,建立处罚查处机制,确保标准高、措施实、有成效。
3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浙江省在低碳农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我们需要聚焦“打基础”“抓产业”“扩影响”“成体制”,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动浙江省在新一轮农业发展创造新优势、释放新活力。
第一,要打牢基础,确保低碳农业发展始终有活力。把抓好全链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核心位置,构建交通、医疗、餐饮、住宿、商务等于一体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城乡生活、工作环境协调高质量发展。把人才培育作为核心要素,在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为基本载体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更加注重柔性人才引进,确保人才能培育、能引进、能留住。把集聚创新资源提到战略地位,以农业专家为基础,以大学生返乡人群、农民等为重要力量,以农业企业为基础,构建乡村创新组织体系,确保低碳农业方向的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增大。
第二,要抓好产业,确保低碳农业发展有持续动力。优化整合现有基础产业发展,对全省产业布局、县域产业布局进行全面梳理,以优势产业、潜力股产业、空白产业为切入口,制定详细全省发展规划,确保各地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协同互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负面清单为基础、以税收、用地、奖补贴等优惠政策为支撑,注重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第三,要扩大影响,确保低碳农业发展不断拓范围。加强宣传推介,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舆论基础,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多渠道、多方式,对低碳农业的发展重要意义、重大成效进行系统宣传,确保农民、合作社、企业主体、社会大众对低碳农业发展认识清晰、行动有力。以低碳农业发展为契机,盘活农村低效产业发展,重点以一地一域的突破为重点,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要形成体制,确保低碳农业发展具有方向性。要加强规则衔接,对标对表最高最好最优,构建全域乡村低碳农业发展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在全域内实现地域明显、特色突出、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要加强制度研究,对现有的发展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形成能复制、可操作、创新强的机制体制。
参考文献:
[1]赵玉环.低碳农业经济分析[J].中国市场,2019(11).
[2]李婷,贺宁泳,万龙.浅谈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实施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4(08).
[3]王越.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21).
[4]刘现肖.低碳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
[5]陈儒,姜志德.中国省域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04).
[6]刘明睿,孙秀梅.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06).

社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 050091    电话:18132119945    微信:15132496582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备案号:冀ICP备19020820号-1     技术支持:新钥匙建站

我要啦免费统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4小时热线: 181321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