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往期目录 录用通知 投稿指南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最新公告
《价值工程》现安排25年8-10月版面!可以加急2412-30
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09-20
《价值工程》投稿咨询电话!08-22
《价值工程》对文章题目和摘要的字数要求08-15
《价值工程》栏目设置07-22
《价值工程》文章细节要求:05-15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杂志名称:《价值工程》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6-4311
国内刊号:13-1085/N
邮发代号:18-2
责任编辑:张崇
咨询电话:18132119945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功能载体创新
匠心把国药大健康产业造成耀眼的中国名片

文|欧廷君

核心提示: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重要关口上,国药大健康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支柱产业。怀着一份责任,笔者就目前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按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特提出一个“战略实施目标”与“战略服务核心”、“两个落实重点”和“六个细分目标”来匠心把该产业打造成一张耀眼的中国名片!

这次疫情大考,不仅让亿万人民真正认识到中医国药在防疫治病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上的显著效果,而且让人切身感受到拥有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如果国药大健康产业能及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市场机遇,潜心在产品开发与品牌经营上守正创新,匠心经营,踏实开发潜在的城乡市场,不断打造富具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那么,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就必能在市场上获取良好的回报。

显然,国药大健康产业在国计民生中是最具特色的重要资源,也是世界人民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瑰宝。其巨大的经济资源,无论对我国民族产业、城乡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均显得极为重要。而今,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国药大健康产业链的延伸,其形成涉及到中药材种苗培育、种植、国药(简称中成药)、保健食品、饮料、药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流通、文旅与服务等多个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链。国药大健康产业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全民健康生活质量,而且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民经济增量、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及保护生态等显有诸多优势,如真抓实干地把该产业做精、做专,做深、做透,完全可成为国家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此,笔者特再次就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目前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从当前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现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为2088家(1),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国药(即中成药)企业30余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重点品种近500个。去年,在纳入统计的70家国药企业中(2),有40%的企业净利润出现下降,其中净利增速超过20%的企业不到20家。在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的7家企业中,仅有华润三九和太极集团两家企业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其余大多数企业净利润增速在10%以内,不少甚至出现下滑。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与企业在产品创新、品牌经营创新和某些细分政策措施上有直接关联。

其次,现我国中药材品种达12807种(3);经营药材有1200多种;常用药材约600种;人工种植品种达300余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00万亩,其中符合规范化种植基地达100万亩。全国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500亿元;含国药类保健酒、饮料、日化用品/化妆品市场形成快速增长;其中国药或植物药类日化用品市场需求规模达到1100亿元。

另外,我国含国药的保健品注册现有1651个(4),其作为产品成分的国药保健品数量均超过1000个,2018年我国保健品行业零售总额为2473亿元。其中,含国药成分保健品的零售额890.2亿元;国药类兽药现达到200亿元;中药加工仪器设备规模达400亿元;国药流通业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国药产业每年使用植物类药材约7×105t,药渣和废水高达数百万吨,国药循环经济预计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这几年,在“健康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国药大健康产业在生产、加工、制造及保健品、食品、饮料、药妆、农业、商业、文旅与国药装备等不同业态和产品均得到了扩容发展,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据统计(5),2017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预计今年可达到3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在国际上也颇有收获,中医药文化现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成药出口达2.64亿美元,同比增长5.51%。随着全球这次疫情的爆发,中草药成了世界人民抗疫的香饽饽,为国药大健康产品走向世界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在落实纲要细分规划设计与协调上有待加强。目前,国药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主要体现于“放羊式”管理与市场的自行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虽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加强对中药材保护。但在落实纲要上的细分措施欠科学,缺乏对该产业链上的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和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一些区域在该产业发展上,没能有效结合各区域地貌特色与产业特色,无法形成自身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甚至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2)、精准扶持政策和细分管理有待加强和完善。在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上的相关细分政策措施和支撑体系欠精准,甚至有些政策和管理办法直接有碍国药大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如在实施国药开发提质上,需要对过去的工艺和标准、临床应用范围进行优化,但缺乏相应有效政策支持。在国药循环经济、保健食品、药妆、国药食品、饮料等产业发展上,仍存在管理措施欠完善或滞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该产业的提速与发展质量。用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公司董事长胡季强的话说(6):“如果不改进这种状况,距离达到《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及《健康中国纲要》提出的中药占比30%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

(3)、国药大健康产业链扩容提质发展短板亟待补齐。大家知道,国药大健康产业囊括着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物流、文旅等多个领域,中药材、中成药、保健食品等领域是该产业的产品主体。但在国药化妆品、国药饮料、国药农药、国药兽药、国药饲料、国药制药设备、国药外贸及国药循环经济等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精准扶持,成为当前国药大健康产业扩容提质发展上的短板。同时,在商业服务领域内,国药大健康产业流通渠道仍是传统模式为主,流通服务环节繁杂,市场缺乏规范,尚未建成较完善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追溯机制。由于市场欠规范,导致国药大健康行业中经常出现传销或变相传销事件而屡见报端,直接影响大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市场监管与服务上亟待迅速加强。

(4)、国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薄弱,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据调查研究发现,国药大健康产业现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少,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专业人才不足,国药(中成药)及保健品行业内的产品存在低效果等重复问题。除处方药品外,其它含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不少以短平快、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缺乏严格的质量管控。企业对产品研发、质量标准、工艺及包装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围绕社会大众在健康需求上的研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高质量上的生活需求,导致市场认可度不高。从国际市场看,因文化差异和西方利益集团的市场壁垒,再加上国药大健康产业自身标准缺失,导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乏力。据统计(7),我国近3年的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仅35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类产品占比达85%以上,中成药产品占比不到7%。天津中新药业董事长李立群对此表示,除了中西医学理论存在较大差异外,现中药标准体系欠缺,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是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构建与完善国药大健康产业文化推广与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四、国药大健康产业的精准施策与落实重点

1、战略实施目标:按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8),中药工业总产值须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到2030年基本建立与国药需求覆盖全生命周期,形成其产业结构合理、品质可靠、效益突出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也就是说,在10年内国药大健康(主体)产业将达5万亿以上,因此,在推进战略纲要实施与落实上,有必要采取“精准扶贫”的管理与落实办法,努力构建与完善国药大健康产业政策保障体系、管理服务措施和权威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主体落实责任,明确重点,对富具产业特色、地貌特色、产品特色的中药材种养殖、中成药、保健品、药妆、食品饮料等研发与生产主体单位精准施策,重点扶植。把有限的扶植资金用在刀刃上,常年为他们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把政策落到实处,让该产业更好地向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国际化迈进,有力促进国药大健康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一大批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民族品牌,增强国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国药大健康产业成为新时代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支柱,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

2、战略服务核心:在当今与未来一个时期内,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是以国民健康需求为核心。强化两个落实重点(精准扶持、强化服务监管),有力促进该产业提质增效;六个细分目标(强化标准、规范种植、产品研发、商贸物流、品牌创新与海外拓展)和几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国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3、两个落实重点:

(1)、强化对国药大健康产业在政策上的精准扶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地进行精准扶持,以点带面,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建立与完善符合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强化细分政策上的落实措施、制度保障。以“监管服务措施上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为原则,明确主体责任追朔机制及细分办法,及时破除有碍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上的体制机制,为国药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提供国药大健康产业“保姆式”服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为该行业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发挥社会智库、行业协会、学会在组织协调、行业咨询、标准制定、监测研究、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依规净化市场环境,努力维护大健康产业信誉,严厉打击有损市场秩序和行业声誉(如夸大产品宣传、涉嫌传销等)行为,为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守正创新、合法经营保驾护航。

4、六个细分目标:

(1)、强化产品研发、建立标准、规范种植,促进国药大健康产业“提质增效”。而今,国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提质增效。该行业产品急待迈向高水平、高标准、高品质的品牌经营发展之路。在此,我们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多更好中成药、保健食品、饮料、药妆、有机肥与生态农药等,迅速提升该行业企业产品质量;二是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破除“西管中”的桎梏,及时出台具有国药大健康产业特色的产品标准;三是加强对中药材种养殖基地的监管,彻底克服过去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在化肥、农药使用上的泛滥,确保中药材绿色环保。为中成药与保健食品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生产企业,提供过硬的原材料品质保障,迅速提高国药大健康产品在防疫治病与提高免疫功能上的良好效果,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的话说(9):“中医药走向国际,一是提升中药材的品质,规范化种植,保证道地药材基本药效,生产无公害中药材。二是提供更多的临床有效证据,拿出过硬的循证证据,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前提。”

(2)、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销售网络。建立国药大健康产品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商业流通体系,着力构建一批示范性的国药大健康产业商业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的产品销售网络,为国药大健康产业在中药材种养殖、加工、生产、销售提供全程的产品信息网络服务。

(3)、全面开启示范性企业品牌建设。科学布局,强化引导,建设国家和省级国药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具有产品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强化品牌引领,提升该行业企业民族自主品牌。通过这样的示范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整合国药大健康产业优势资源,促进该产业做优做强,而且可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该产业企业共进同荣,繁生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4)、加快国药大健康产业海外市场拓展步伐。在全球变革这个重要发展节点上,抢抓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上的效果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通过外交、经贸合作与各种论坛等国际公共活动,联动世卫组织与海外侨胞,对沿线国家进行大力推广,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在防疫治病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上的良好效果。重点扶持一批市场优势明显、产品质量上乘的国药大健康企业产品向海外(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发力拓展,创建若干个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通过逐个渗透,稳步推进,扩大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匠心把国药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一张耀眼的中国名片。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竞争新时代,国内外权威人士无不认为,大健康产业是IT产业之后财富的“第五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此,大力发展国药大健康产业是人民在“防、治、养”模式上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总量,提高全民健康与生活质量,而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该文观点特殊,转载时必须注名作者及来源,否则必究)

参考资料:

注:

(图1)文字源于人民网:《习近平: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链接: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412/c64094-29921687.html

(1)、民生周刊:《关注丨首部《中医药发展白皮书》四大亮点》链接:http://www.msweekly.com/show.html?id=77369

(2)、中国网:《70家中药企业最新销售额公布:葵花、太极、步长、白云山》链接: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145526/tid/1026

(3)、经济参考报:《解码药博会:中医药产业如何借力“大健康”》链接: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8-10/19/content_47815.htm

(4)、新浪网:《保健品市场规模扩大 中药保健品行业稳固发展》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19-11-21/doc-iihnzhfz0757734.shtml

(5)、新浪网:《谷晓红:2020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meeting/2018-09-09/doc-ihivtsyk4083281.shtml

(6)、和讯网:《两会代表共话产业新风口——中药产业受限太多》链接:https://m.hexun.com/socialmedia/2019-03-30/196668569.html

(7)、中国政府网:《标准化问题制约中药走出去》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18-04/18/content_5283518.htm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问答1-10》链接:http://www.satcm.gov.cn/fajiansi/zhengcewenjian/2018-03-24/2472.html

(9)、光明日报:《张伯礼:中医药走向国际这两大问题需要解决》链接:http://zhongyi.gmw.cn/2020-04/03/content_33712769.htm


    (转载)

社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 050091    电话:18132119945    微信:15132496582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备案号:冀ICP备19020820号-1     技术支持:新钥匙建站

我要啦免费统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4小时热线: 181321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