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往期目录 录用通知 投稿指南 汇款方式 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最新公告
《价值工程》现安排25年8-10月版面!可以加急2412-30
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09-20
《价值工程》投稿咨询电话!08-22
《价值工程》对文章题目和摘要的字数要求08-15
《价值工程》栏目设置07-22
《价值工程》文章细节要求:05-15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杂志名称:《价值工程》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6-4311
国内刊号:13-1085/N
邮发代号:18-2
责任编辑:张崇
咨询电话:18132119945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链·供应链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干旱城市生态修复探析

——以兰州为例
Study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rid City under Land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 Case Study of Lanzhou

曹雪 CAO Xue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 73007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摘要:由于近些年来城市飞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建设,各类政策规划陆续出台,然而众多规划并未协调统一,导致城市发展不能平衡,所以城乡规划开始向国土空间规划转型。新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城市修补和城市生态修复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城市的“双修”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运用“双评价”体系来衡量城市发展现状。本文将深入探索以兰州为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干旱城市生态修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提出的生态修复理念,同时借鉴新的评价体系对兰州的城市生态修复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度优化兰州城市生态修复的模式,通过对兰州的山体、水体和城市整体发展三个角度深入调节兰州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policies and plans have been issued one after another. However, many plans are not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which leads to the imbalance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refor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begins to transform to land and space planning. The new land space planning system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instructions for urban restoration and urb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double repair" of the c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ouble evaluation" system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rid city under the land space planning system of Lanzhou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ncept put forward under the land space planning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learning from the new evaluation system, it puts forward new solutions for the urb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Lan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ode of urb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Lanzhou is deeply optimized, and the new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Lanzhou is deeply adjus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mountain, water and urban overall development.
关键词:兰州;兰州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市生态修复
Key words: Lanzhou;urban planning of Lanzhou;land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urb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1)01-0060-04

0  引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许多农民工迅速涌入城市,中国逐渐取消了对人口流动的一系列控制,并加快了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但是,持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1]基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规划之间的重叠和冲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空间规划系统来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9月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2]《方案》要求建立“以空间规划和利用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土地空间开发保护体系”,“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对国家空间进行统一、互联、分级管理”[2],规划系统致力于解决空间规划重叠和矛盾,部门职责重叠和重叠以及变更局部规划等问题。[2]关于空间规划的准备要求:“整合目前各个部门准备的各种空间规划,统一空间规划,并实现规划的全覆盖。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蓝图。[3]空间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设区的市空间规划范围为市辖区)三级”。[4]
 在城市生态修复方面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我国干旱地区,连年黄沙漫天,降水稀少,同时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对生态绿化面积不断压缩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体系的生态安全模式计划(经济空间布局计划),本文以兰州为例分析研究干旱城市的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1  研究区概况与主要问题
1.1 研究概况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部季风东部,西北干旱区,三个主要自然区域的交汇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413.4万人,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因此兰州的植被生物特性兼具三个自然区域的特征,包括天然森林,高山草原灌木,半干旱灌木,荒芜的草原,干旱的草原,同时符合黄河上游和中游的主要生态类型: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代表着广泛的生态类型和典型的自然环境,是黄河上游和中游最特殊的生态区。兰州由于其地理分布独特性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兰州行政区划如图1,研究范围只有五个城区)
兰州森林面积低,植被相对稀少,土地粗糙,在南北山脉狭窄的河谷和高耸的山谷的影响下,盆地的空气流通不畅,污染严重,环境问题是兰州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山一水”的双重“瓶颈”地形条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开发与发展。兰州的生态环境建设只能依靠生态修复,改善植被覆盖率,利用生态环境的修复情况来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改善生活和投资环境。

1.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兰州地处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又临黄土高原,同时受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限制,可存活植物较少。治沙防尘问题刻不容缓。然而由于近年来的城市不断扩张,且未用科学整体的眼光看待城市规划,一些经年旧“伤”更显露出来。
1.2.1 高低草场退化,生态系统减弱
兰州地形两山夹一河,又临黄土高坡,土地盐碱程度较高,植被较难生长。所以导致兰州常年受到黄沙的侵蚀。
1.2.2 用地划分不清晰
在此之前的兰州各类规划均未对兰州的绿地规划方面做出任何指示,导致在天然林分布所界定的区域中林地、空地、农田互相交错,无明显的分界区域,也没有科学的划分方式,使林缘林地彼此紧密接触,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太大。天然林的状态以及功能受到限制。[5]
1.2.3 环境承载力较低
兰州市区周边的大多数地区都属于干旱,低植被,农田贫瘠和脆弱的生态系统,而低海拔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图2)城市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对突出,人均绿地面积较少,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已成为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1.2.4 自然条件恶劣
由于降水较少,又临黄土高坡,自然条件差,沙漠植被覆盖率低,生长较为艰难,生态系统发展不完善和自我功能低下,北部地区难以抵御沙漠化的威胁。由中国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万本泰领导的项目组完成的《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研究的定量评估显示,兰州3个县和5个地区的城市E-QI值为32.56,生物丰度指数为10.72覆盖指数为20.24,水网密度指数为18.65,土地退化指数为22.56,污染负荷指数为9.86,在参与评估的2348个国家中排名第211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详见表1。[6]

*为兰州城区所在的城关、七里河、西固和红古区.
资料来源:《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P134~137.
从以上四点来看,兰州现存生态问题不仅包括了兰州本地面临的自然条件限制,同时由于之前各类规划的不到位,规划并未考虑到环境承载力和城市空间开发适宜性而盲目开发,从而使得生态问题愈发严重。如果不介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修复的研究方法改善城市生态情况将对城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修复策略
2.1 概念内涵
城市生态修复是指在合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山体、水体,修复和再利用城市棕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布局,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与水文、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方式[7]。而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生态修复则在原有的生态修复理念下引入“多规合一”的概念,将用地区划优先于考虑,将用地整体优化,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
2.2 生态修复策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对生态资源进行空间配置的顶层设计,是修复生态资源、落实生态政策的空间表达。[11]生态修复办法也应当根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图3)做出调整,应作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

2.2.1 坚定全域性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到主要生态矛盾,分析问题根源。通常通过对当地的生态研究调查,找出当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二是以“区域”为空间研究范围。首先,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最大的是人类的大范围活动,所以要考虑扩大思考范围,从全市,全区域来看生态总体。其次,新的生态修复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这个新体系下完成。以前的小范围规划、小范围生态修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借由这个新的平台都能迎刃而解。因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也可以理解为是全域性的生态修复[12]。
2.2.2 生命共同体整体修复
各类生态资源要素在国土空间中有一定的物质交换和能量的流通,并在特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特定功能[12]。以前的生态修复只解决单一问题,而现在考虑更全面。因此,生态修复策略要转移到区域化问题上,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个相互依存、有机联系、休戚相关的生命整体,最终实现国土空间全要素综合治理。
2.2.3 多规合一
生态系统的恢复并非是各类技术手段或工程措施的简单累加,还受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多重影响[1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强的专项规划,涉及的空间要素非常多元,需要多学科的参与[13]。因此国土空间生态应该融入周边所有相关学科,以及各相关的部门。改变原有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工作情况,省去跨专业的部门合作等烦冗事项,实现自然资源统筹规划管理,这有利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中多学科、多规划的融合。[11]
3  兰州城市生态修复策略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对兰州生态修复主要应该以“生态恢复、绿色重构、重建蓝天”为主要的修复想法和目标,首先选择修复生态控制线内的区域。区域内,兰州的生态修复重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规划要求对生态基底进行修复,去除以前杂乱的植被,恢复兰州南北两山原有的山体脉络同时建立山体水系廊道,提升物种的活动空间与生存环境,完善长条带城市两边的绿色走廊、森林公园、绿色隔离带等绿色基础设施,建立绿色环境生态带,改善兰州“黄沙漫天”的旧景,希望初步达到重建蓝天的想法;另一个方面,结合兰州正在实施的“园林兰州”文明城市标语,将生态绿化、污染防治和景观打造切实深入近每个市民心中,扩展自然斑块区的生态边界,串联周边零散的生态斑块、公园绿地、棕地等重要空间,完善城市的绿地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1 总体策略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前提,运用“双评价”的方法,重新规划兰州市的生态修复策略。融入多规合一的想法,优先对生态整体情况作出评价,有针对性地去做整体规划,将市区内所有生态景象看做一个整体,从多个方向下手,改变兰州市生态现状。
优化兰州市整体的空间布局,明确兰州城区内的整体定位,将城区内的重工业迁至兰州新区。确定城区的四个中心点,保证在人居密集区有足够的绿化地带和公园绿地。现有的人居密集区(西关十字、西站十字)都未配备足够的绿化带以及城市公园。同时应考虑城市的公共绿化环境,兰州整体绿化情况较差,除安宁区以外绿化情况都不达标,可以通过增加道路绿篱,人行道绿地增加绿地率。明确两山的主要作用,主要用来抵挡风沙,以及休闲娱乐,应拆除山腰上的一些违章建筑。在西固、安宁、红谷、雁滩的边缘地区的农田应明确划分区域,土地贫瘠的地方应退耕还林。
3.2 “两山”修复
修复山体的荒山废弃,增加绿化面积,选择更合适的树种。通过改善基层及植物修复方法,加强斜坡及斜坡裙的维修及修葺工程,以消除潜在的安全危害。拆除影响生态景观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民用建筑,修补和美化斜坡;利用线性山区工程修复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14]
融合两山上的休闲娱乐公园(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和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山区生态恢复的重要参与者。可以建造远足径和生态旅游观光走廊,使人们更接近山脉,同时必须注意不要人为地破坏山脉的绿色。
3.3 植被的修复
根据所在的区域分类和人口分布,大量增加绿地数量。根据人均绿化指标,结合服务半径为300-500m的人口密度,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满足绿化需要,提高人均绿化标准的符合率。建设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该公园系统由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露天公园组成。
瞄准城市中心有限的空间,在兰州的五个中心区域——城关区的西关十字、七里河区的西站十字、安宁区费家营、西固的西古城和雁滩的万达广场附近新建小型公园。小型公园的建设要遵循:①规模在100m2至200m2之间;②针对周边用户的需求进行长期和短期的娱乐活动;③各种场所活动,以适应周边居民的多样性选择;④杰出的社会性,使许多当地居民每天都进行互动和社交活动。
各种组合方法的综合利用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并优化绿化管理水平。①拆迁和绿化建设:以规划棚户区拆迁的土地优先选择建设为公共绿化用地。绿化拆除与建设将结合老城区改造和山地城镇改造项目,在城市中心,老城区等绿化较弱地区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和升级改造。[15]②墙体与绿地边缘的拆除:创造一个透明共享的绿地。拆除和开放公园和广场的围墙,撤消进入公园和广场的通道,并鼓励在商业,办公室,学校和其他土地用途中开放次级绿地广场,并且不会影响其使用和维护,改善公共绿地的利用人群的交流和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城市的活力。③打造更贴合市民需求的绿地环境,参与度和活力更高的绿色空间。应根据规划当地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选择适当的公园,同时结合当地的风土特色,提出“一园一品四季节景观”的发展理念。
3.4 河道修复
为改善、优化河道水质,可增设采砂车,同时在河岸种植固坡树木,使得河流对两岸泥土的冲刷降低,减少水体中的泥土含量,从而间接导致城市河道水质得到净化与改善。由于兰州之前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在污水处理问题、以及工厂设置方向上都存在严重问题。虽然在规划长期发展途中将一些工业厂房、厂区移出了兰州市区,但是仍然有兰炼兰化厂房因为各种原因依旧驻扎在河流上游。处理污水的问题刻不容缓,可考虑采用水体人工增氧的手段,从而使河道水体生态自然修复。同时可以在河道附近增加喷泉、阶梯水景等基础设施,将河水引入,推动河水内外流动交换更快,提高河道水源的循环速率,从而增加水体内的含氧量,防止水体出现污染堆积。
从优化护岸的角度考虑,应该优先考虑选用生态护岸。该种方式在实际应用成本低见效快,还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生态体系。建立生态护坡要选对需要的植物,不能选择一些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树种,同时应在不同坡度的护坡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
3.5 滨河景观修复
将丰富的沿海风光与人群娱乐活动相结合。根据与水生环境相对应的水体和植物景观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水车公园、百合公园、龙园、奥林匹克公园和寓言故事园在河两岸的河滩和河岸两旁的绿地上组织景观娱乐活动和生态教育,为附近居民提供接近自然和体验生态的机会。综合河流周边的的环境可以将河流环境分为三个部分:滨水旅游观光带、城市滨水休闲带和乡村生态滨水带。①滨水旅游观光带:沿河生态湿地公园将形成滨河旅游观光带,集旅游,娱乐,购物,休闲和体验于一体。②城市滨水度假区:充分组织水上娱乐活动,以活跃娱乐为主,结合周边土地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加强河岸线娱乐类型,观赏水生植物繁育。③乡村生态滨水区:临近水面对游客开放,两侧季节性河滩和湿地较多,自然生态良好。适用于中低强度的娱乐活动。[18]
河流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在黄河中形成了多处河滨景观。①在河流枯水区建设旱溪公园:由于规划区东西高,中低,枯水期的东西通道多为干枯,用干河床作干河沿,可以避免干河道影响美感。②利用鹅卵石和植物进行自然的生态“流动”,可以将砾石放在河床下沉的区域,并在干旱季节行走,而在雨季,水会渗入地下以滋养水生植物。
通过同时使用基础设施和植物营造空间感的方法将整个滨河带分成多个部分,在竖向景观方面利植物本身的自然优势,形成高低错落营造出空间感,从而形成阶梯型景观,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同时,通过种植不同高矮的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坡道达到视觉效果上的实现平齐。
引入虚拟空间的概念来增加空间感。虚拟空间的拓展和滨海生态的恢复,可以有效地改变狭隘的空间意识,有效地拓展空间,在视觉上扩大整个景观的规模,解决河流界面的不足的问题。
4  结语
在新的规划标准下,兰州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生态修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空间质量,增强城市活力,从而使得城市不断朝着新常态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的重点,向着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下,生态承载力评价在生态修复中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双重评价”方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生态承载力的内涵、评价的方法及理论认知[1]的局限,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承载力,在国土规划的指导下切实可行的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办法,修复当地的生态。
参考文献:
[1]唐东方.城乡统筹就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
[2]黄金川,林浩曦,漆潇潇.空间管治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类型区划[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1):46-57.
[3]蒋晓娟.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中国城市规划网.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EB/OL].2018-12-10.http://www.planning.org.cn/news/view?id=9251.
[5]刘致远.天然林保护与退化天然林恢复对策研究[J].山西林业,2009(04):19-20.
[6]张龙生,陈道军,吴小舟.构建城乡一体生态网络打造生态兰州[J].发展,2011(04):64-65.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城市生态评估与修复导则[Z].2016.
[8]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催化与转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王凯.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N/OL].https://mp.weixin.qq.com/s/-nmUtcNjjt4uA6TUpUc-tQ.
[10]高世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土地,2018(12):40-43.
[11]杨楠,谭许伟,由宗兴.沈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与实践[J].规划师,2020,36(13):34-38,45.
[12]曹宇,王嘉怡,李国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J].中国土地科学,2019(7):1-10.
[13]石楠,吕斌,彭震伟等.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学科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9(1):1-11.
[14]马琳中.高寒地区公路工程建设中草皮移植技术探讨[J].甘肃农业,2004(09):88-89.
[15]俞孔坚,王欣,林双盈.城市设计需要异常“大脚革命”——三亚的城市“双修”实践[J].城乡建设,2016(09).
[16]倪敏东,陈哲,左卫敏.“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J].规划师,2017(03)
[17]董文,谢景.湖北省潜江市“城市双修”工作框架及规划编制实践[J].规划师,2017(12).
[18]黄皓.“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米易县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J].低碳世界,2019,9(04):9-10.

社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 050091    电话:18132119945    微信:15132496582

投稿邮箱:vezzs02@163.com

价值工程杂志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备案号:冀ICP备19020820号-1     技术支持:新钥匙建站

我要啦免费统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4小时热线: 181321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