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
Chengdu under the New Era
刘锦扬 LIU Jin-yang;朱胜 ZHU Sheng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成都 610103)
(School of Statistics,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103,China)
摘要:2017年成都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打造促进经济增长“新引擎”,有力推动了自主创新、产品升级和就业创业,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空前浓厚。在开展成都市企业创新创业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下成都市“双创”形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Abstract: In 2017, Chengdu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strived to create a "new engine" for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which vigorously promote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duct upgrading and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whole society'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tmosphere was unprecedent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hengdu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Chengdu'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新时代;“双创”形势;对策研究
Key words: new era;situat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01-0059-04
0 引言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2017年成都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努力打造促进经济增长“新引擎”,有力推动了自主创新、产品升级和就业创业,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空前浓厚。为系统了解全市“双创”开展情况,掌握“双创”驱动经济转型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产出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摸清“双创”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双创”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成都市企业创新创业情况调查。此次调查充分利用专家研讨、座谈访谈、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形式,依照多样及灵活的方式,加强对重点政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平台、重点人群、重点问题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新时代下成都市“双创”的基本形势,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1 全市企业创新情况分析
1.1 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企业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为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经营对象、存在方式、经营理念、制度安排、经济行为及生产要素等进行创新调整和创新组合的过程和行为。创新是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
调查显示,企业呈现全方位创新态势,创新方向分布较为均衡。从具体结果来看,所调查企业在产品、工艺、组织和营销四个方面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创新方向分布较为均衡。创新的主要方向为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其中,25家企业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占24.0%;28家企业在经营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占26.9%。
调查显示,企业创新活动新颖度层次较低,有待进一步扩展。从具体结果来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新颖度主要属于本企业和本行业新,二者合计占83.9%。其中,45.9%的创新企业所进行的创新活动的新颖度属于本企业新,38.0%的企业创新活动的新颖度属于本行业新,仅13.4%的企业创新活动的新颖度属于国内市场新,而企业创新活动的新颖度属于国际市场新只占到2.7%。
■
1.2 企业创新合作情况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政府、大学及各种科研机构等多个创新行为主体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在某些环节中创新地实施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能节约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获取研发成果的费用,能实现创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还可以提高企业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
调查显示,企业创新合作对象较为单一,创新服务有待加强。从具体结果来看,企业最愿意与客户或消费者开展创新活动(占26.9%),分别有18.3%的企业愿意跟设备、原材料、组件或软件供应商,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合作开展创新活动,14.4%的企业愿意跟行业协会开展创新活动。而选择风险投资机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作为创新活动开展对象的企业则相对较少。
当前处于开放式创新时代,企业及相关研究人员发现顾客正在以越来越紧密的姿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当前社会社交媒体环境正在日趋完善,顾客有意愿参与创新,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信息,同时顾客还作为共同开发者,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降低成本,如此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接受度将更高。
但是,创新需要多个领域的服务支持,包括法律、金融、科技、咨询、资讯等领域,要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重要前提。目前多数企业存在创新程度低的问题,且对创新的社会服务需求不高,如此严重阻碍了技术中介和创新服务体系的良好发展,导致了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对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利影响。
1.3 企业创新阻碍因素
企业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万众创新的关键。当前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创新环境不完善、创新绩效不佳、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人才短缺、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
调查显示,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现象较为严重。从具体结果来看,29.8%的企业认为开展创新活动最大的阻碍是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28.8%的企业认为开展创新活动最大的阻碍是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
25%的企业认为开展创新活动最大的阻碍是缺乏市场方面的信息,分别有19.2%的企业认为开展创新活动最大的阻碍是缺乏银行贷款等其他外部资金支持和很难找到合适的创新合作伙伴,15.4%的企业认为开展创新活动最大的阻碍是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
调查显示,长久以来,企业家认为阻碍企业创新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创新人才短缺;当前企业创新资金来源多是自有资金,要想从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困难重重;从创新环境看,企业家认为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包括缺乏创新技术支持、缺乏创新市场信息、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等。
1.4 知识产权相关情况
企业的自主创新、智慧财富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地区)展示现代化水平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再发展和安身立命之根本,同时它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确保企业自主创新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调查显示,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法律环境有待完善。从具体结果来看,13.5%的企业在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12.5%的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申请了注册商标,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企业数最少,占比仅1.0%。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政府及立法机构颁布了多项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然而对比发达国家,我们在此方面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且法律法规体系的实际可操作也较低。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执法不严现象,也增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的市场风险,从而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5 创新投入及成效
截止2017年底,全市所调查的104家企业现有在职人员总数为8103人,平均每个企业在职人员78人。其中,基础研究人员1507人,平均每个企业14人;研发人员527人,平均每个企业5人。
2017年,104家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合计2132万元,平均每个企业355万元;研发经费投入额合计5901万元,平均每个企业179.7万元;6.7%的企业享受了政府资助,金额合计582万元,平均每个企业83万元;营业额合计773267万元,平均每个企业8991.5万元;实现利润合计32093万元,平均每个企业509.4万元。
1.6 创新政策执行效果
调查显示,企业对创新政策的关注较为密切,但政策能落地生根才是关键。从具体结果来看,就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而言,了解此项政策有10家企业,占9.6%;有兴趣的为14家企业,占13.5%;但正在申请的仅1家企业,占比为1.0%,而已获批准的仅2家,占比为1.9%。
调查结果还显示:
企业对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了解最多,占11.5%,其次对技术转让、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先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和金融支持相关政策了解占10.6%;
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最有兴趣,占17.3%,其次是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占15.4%,金融支持相关政策占14.4%;
正在申请的最多的是优先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占2.9%,其次是技术转让、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和金融支持相关政策,均占1.9%;
已获批准的政策最多的是技术转让、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占2.9%,其次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和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均占1.9%。
2 全市企业创业情况分析
2.1 企业经营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143家企业注册资金合计81528.32万元,平均每个企业657.5万元;员工合计4649人,平均每个企业33人;经营场所面积合计149860.9平方米,平均每个企业1228.4平方米;2017年营业额合计282139.3万元,平均每个企业2793.5万元;营业成本合计120399.4万元,平均每个企业1267.4万元;实现利润合计23517.3万元,平均每个企业250.2万元。
企业生产经营办公场所大多不在创业园区(占87.4%)。从调查结果来看,143家企业中,有125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办公场所不在创业园区内,比重为87.4%。
企业股东成分主要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占42.2%)。从调查结果来看,338家企业股东成份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占42.2%;146家企业股东成份为大学毕业生,占18.2%;企业股东成份为前政府机关职员的企业仅占0.9%。
2.2 企业创业基本情况
企业创业是指为了获得创新性的成果而得到组织授权和资源保证的企业创业活动。具体来讲,创业意味着在现有资源、创新概念等的基础上并加以实现的过程。
企业创业项目信息来源主要为市场渠道(占35.7%)。从调查结果来看,51家企业创业项目信息来自市场渠道,占35.7%;分别有23家企业创业信息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占16.1%;15家企业创业信息来自亲友人际圈,占10.5%;仅2.8%的企业创业信息来自成功创业者。
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为合伙人筹资(占42.0%)。从调查结果来看,60家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为合伙人筹资,占42.0%;43家企业资金来源为企业自有资金,占30.1%;仅1.4%的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为民间基金资助。
创业过程中得到最多的政策扶持为税费优惠政策(占23.8%)。从调查结果来看,34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最多的政策扶持为税费优惠政策,占23.8%;16家企业得到贷款支持政策,占11.2%;仅1.4%的企业得到创业激励政策。
2.3 企业创业需求情况
企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资金困扰(占42.7%)。从调查结果来看,61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资金困扰,占42.7%;分别有27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和难以找到好的合作方,均占18.9%;23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难以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占16.1%。
企业创业审批手续办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办理程序复杂(占20.3%)。从调查结果来看,29家企业在创业审批手续办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办理程序复杂,占20.3%;23家企业为办理时间长,占16.1%。
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为经营成本上升(占49.0%)。从调查结果来看,70家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为经营成本上升,占49.0%;50家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为资金困扰,占35.0%;39家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为经营困难,占27.3%。
3 推动全市企业创新创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企业创新创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3.1 企业创新
3.1.1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为更好的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应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尤其是在提供执法效率、建立信用体系、强化市场主体责任、维护公平竞争、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通过推进简政放权,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经营机会和更公平的经营环境,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市场环境、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如此可大大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3.1.2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破解人才短缺难题
首先应从制度上改革教育体制,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机制,大力提升企业的人才集聚度,切实发挥好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作用,鼓励其联合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技能带头人的作用,破解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的难题。
3.1.3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破解创新资金瓶颈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和完善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和完善民间金融体系,逐步引导民间资本成立社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同时加强对于民间资本的规范与监管;切实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完善税收抵扣、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并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用于企业创新的相关领域。
3.1.4 完善法治法律环境,保护企业创新权益
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保护创新的火种,是激发创新的热情。只有建立起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健康的外部制度和环境,才会使得我市创新的力量生生不息。为此,政府应加快立法步伐、加大立法力度,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相关法规的执行落实,为企业创新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空间。
3.1.5 构建技术中介体系,完善创新服务功能
探索技术中介机构的独立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技术中介服务工作,培育技术中介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技术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立科技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集成技术服务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技术中介行业协会,规范和发展技术中介体系。
3.2 企业创业
3.2.1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政府要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与促进创业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环境。
3.2.2 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构建多元扶持体系
要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3.2.3 健全创业政策制度,形成常态创业机制
要健全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3.2.4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全面释放创业活力
大力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鼓励高校普及创新教育,将创业培训和服务更加系统化和完善化,充分将社会各类资源利用起来,建设更加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
3.2.5 加强创业宣传工作,开展良好舆论引导
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宣传,弘扬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30(6):79-84.
[2]白鑫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演进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67-71.
[3]王翔,后士香,李炎伟.技术新创企业独占性形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江苏200家典型双创企业为样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92-96.
[4]王含笑.构建区域互联网双创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的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7(4):92-96.
[5]戴春.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1):152-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