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 Dependence and Solu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raining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张汉年 ZHANG Han-nian;鲍安平 BAO An-ping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南京210032)
(School of CQC New Energy Technology,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Nanjing 210032,China)
摘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对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绩效评价能够反映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投入产出转化率是否达到最大,能够促进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陷入了路径依赖的困境,有必要对现有绩效评价制度进行变革。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体制路径依赖的原因,从创新绩效评价理念、政府主导评价制度变迁、发挥企业主体评价作用等视角提出了破解路径依赖的有效对策,为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绩效提供了思路。
Abstract: The industrial-educational integration training platform(IEIT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an reflect whether the input-output conversion rate of IEITP has reached the maximum or not, and promoting the IEIT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EITP has fallen into the predicament of path depen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exis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asons for path dependenc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IEITP are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innova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ncept, government-led evaluation system change, and playing the evaluation role of enterprise su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ath dependence, it provides a thinking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IEITP.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路径依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dustrial-educational integration training platform(IEITP);performance evaluation;path dependence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5-0252-03
0 引言
产教融合是加快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产教深度融合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不同步、行业对高职教育指导和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有效整合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多方资源而共建的教育教学和产业服务重要基地,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的深度融合需要合作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企业和学校之间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的重要纽带。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大量经费投入后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问题。绩效评价不是仅仅关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成果产出数量,而是聚焦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基本沿袭传统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评价模式,评价制度处于路径依赖中,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评价体制不能有效促进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目标的达成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制度路径依赖的困境分析
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概念不同于本科教育中的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中用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开展实践训练的一种通用说法,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一线,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逼近真实企业的实训环境。高职实训室的建设思路起源于本科教育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室的绩效评价基本沿袭了本科实验室的绩效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多个实训室的组合构成了实训基地,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从2006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开始,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重点方向。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借鉴了本科院校实验室的评价方法,开展了高职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构建,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仍然承袭以前的老路。
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在国内历经了较长时间的演进和发展过程。1996 年 9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注重产教结合。国家发改委已于2015年启动“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2年,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必然使命,这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当前仍处于改革摸索中,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依然效法原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的传统路径,绩效评价没有对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造成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对人才培养水平的支撑作用明显不够。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采用著名的路径依赖理论证实了人们过去做出的决定和获得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有着强大的影响[1],证实了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相同,具有自我累积、自我增强的演变机制。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管理中,一旦选定了某种绩效评价制度,巨大的惯性力量使它沿着既定的路径在发展中自我强化,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机制可能会进入良性循环,也可能会滑向错误的路径,最终处于锁定的闭环发展状态,再想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变得非常困难[2]。因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制度变迁进程的深刻影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体制逐步陷入路径依赖的困境之中。
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制度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制度表现出路径依赖的典型特征,因为思想理念、传统评价方法、多方利益博弈强化着原有的评价制度,阻碍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制度的良性变迁。
2.1 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的认识不清,尚未形成正确的绩效评价理念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探索和发展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实训(实验)室评价机制深入人心后很难被改变,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缺乏先进理论和思想的指引,不能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去研究和解决新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定位目标以及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立项作为专业建设的产出指标,过于专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立项数量和建设经费。当前高职院校都在力争各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创建,忽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立项之后的资源使用效率和绩效评价。对绩效和绩效评价的科学涵义理解不够,当某个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需要绩效考核时,有关部门只是汇总和罗列所有产出成果及其数量,这种不计资源投入、一味追求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产出成果,容易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导致很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综合运行效率低下。
2.2 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依然依赖于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绩效评价的传统路径
新形势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促进高职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文件和新制度,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阶段和新方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不同于一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举措等与传统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较大差异,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重点目标在于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目的在于增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评价指标或评价成果仍局限于毕业生(在校生)数、课程(教材)开发门数、实训项目数、教师和学生获奖数等,殊不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承担了更高的任务要求,借助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需要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办学机制、显著提高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等。但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评价方法,不能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承担的重要使命上拓宽其评价指标,缺乏深入研究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所需的理论基础,一些高职院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改革现有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方法不感兴趣,依赖于传统的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绩效评价制度。
2.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的制度变迁存在多方利益博弈
从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看,改变一个社会原有的制度结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3]。对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进行制度创新,也就是对现有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中资源和利益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多元建设主体获益多少成为促进这一制度创新及能否普遍化的关键因素。一些参与评价制度改革的高职院校一定会从中获益,它们采用新的科学评价方法来证实自己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质量高效,得到主管部门和师生的肯定,进一步获得经费、人力资源等资助,形成正反馈效应。其他未参与改革变迁的高职院校担心采用新的评价方法会证实其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低效,招致经费削减等不利结果,会造成利益的相对减少。就政府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利益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综合运行效益,政府也会关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可得性,绩效评价结果也会映射出政府经费投入的决策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各方主体从评价制度变迁后的受益与否和受益大小决定评价制度变革的方向,不少高职院校对绩效评价的制度创新会有所顾忌,维持原有制度或保持谨慎态度可能是首选考虑。
3 摆脱路径依赖,创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体制
面对现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体制的路径依赖,要想迅速打破现状较为困难,必须提出富有成效的路径调整策略,在尽量兼顾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对现有绩效评价体制实施变革,才能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3.1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创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理念
高职院校在承继传统评价制度基础上,针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工作应敢于创新,设法消除对传统实训(实验)室评价制度的依赖,树立变革评价制度才能促进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更好发展的正确思想。当前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和行业正逐步加大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经费投入,部分实训平台的各级财政经费累计投入多达几千万元,同时各经费投入主体十分关注实训平台投入产出效能,迫切了解这些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所产生的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工作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是指对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目标,依据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实训平台运行过程与取得的成果进行价值判断。仅以产出数量为主的传统评价机制没有考虑资源投入的利用效率,应该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三角模糊数等科学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进行绩效评价,其目的不是单纯地评价出某个实训平台资源配置状况的优劣及利用效率的高低,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杜绝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过度投入,促使实训平台以最适宜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促进实训平台运行效率的全面提高,增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高职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服务的能力,实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3.2 由政府主导变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制度
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人类制度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4]。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引入和政府命令来实施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个人或群体自发组织和实施的制度变迁。目前高职院校已习惯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传统评价模式,如果有高职院校想挣脱路径依赖,首先必须依靠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需要政府在顶层制度设计、改革路径、组织落实等方面进行大量全方位的创新。目前,由于国家、地方等政府层面尚未出台正式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仅仅依靠群体或个人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难以产生很大的规模效应。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体制变迁的起步阶段,应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各级政府应通过法律手段或行政命令,有计划、有序地更替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体系。随着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体制变革进程的持续推进,逐步形成完整的、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和法律框架。此后,需要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有效结合,最终转入诱致性变迁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激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中教师等群体的改革行为。
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方向,如果不及时实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的制度变迁,必将大大削弱高职院校高水平人力资源供给的能力。
3.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绩效评价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要打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的路径依赖,必须从源头厘清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本职特征、建设目标和建设内涵。部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市场化运行程度低,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尚未完善[5]。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中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和社会服务等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创建和运行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借助企业主体,校企联合开展技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及技术创新,这是增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成果产出能力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模式由于存在多方利益关系,在评价形式和内容上难以实现统一和公正,降低了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传统的基于学校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难以反映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凸显企业主体的评价作用,企业主体根据自己的现实价值取向,从产业化视角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做出更加全面真实的绩效评价,企业理所当然应成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的主导者、评价体系的制定者和评价结果的改进者,形成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协同绩效评价机制。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有助于调动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积极性,营造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现有的绩效评价制度对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仍显不够,并逐渐陷入传统评价体制下的路径依赖困境。路径依赖理论扩宽了人们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规律的认识,为破解其低效运行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是一个涉及思想理念更新、多方利益博弈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从创新绩效评价理念、政府主导评价制度变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评价作用等方面持续推进,开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绩效评价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戴倩,廖桂芳.管理专业化: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J].社科纵横,2016,31(2):172-174.
[2]伍百军.高职毕业实习:2+1模式路径依赖和创新选择-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9):116-118.
[3]叶木全.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路径依赖”与解决途径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151-153.
[4]刘大伟.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工士”学位机制创新的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9-11.
[5]黄汝群,潘伟彬,林振东,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依赖理论及创新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80-81. |